DMOZ分类目录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
来自Jamesqi
跳转至: 导航搜索

--James Qi(讨论) 2007年12月5日 (四) 17:11 (CST)

  刚才写到的网易分类目录编辑组织机制研究中说到网易ODP是中国第一个创立(也是第一个有影响力,第一个关闭的)ODP(开放分类项目)项目,那么国际上当然就是要说DMOZ了。

Dmoz-chi-s.gif

DMOZ分类目录基本情况

  1998年6月5日世界上第一个ODP网站Gnuhoo.com创立,这是一种可以载入互联网史册的新模式,13天后,即6月18日,已有志愿编辑者200人,把数据库分为2000个类目,索引了27000个网页。后改名Newhoo.com。

  此后的几个月中发展非常迅猛,编辑者数量、目录类别数量、收录网页数量都大幅度提高,同年11月被网景公司收购,改名Dmoz.org。

  刚开始只有英文版本,后发展到数十种国际语言。

  收录网站数量等数据的变化:

  • 1999年10月5日,索引的网页达到100万
  • 2000年4月达到160万
  • 2000年8月14日达到200万
  • 2001年11也18日达到300万
  • 2003年7月已有67个语种,英文网站占75%
  • 2004年6月达到440万,所有网页分为590,000类,志愿者编辑已多达63,000 多人
  • 2007年12月5日最新数据:4,830,584 个网站 - 75,151 位编辑者 - 超过 590,000 个类别

DMOZ分类目录编辑机制

  组织原则在成立之初就确立:“是一个本着建立一个无偏见的、为大众服务的、阐述各种不同观点的,以及全面描述人类智慧为宗旨的,并由来自不同国家、不同文化背景、不同兴趣爱好的编辑共同维护的社区所组成。”

  网站被人工收录的标准非常严格,所以Google等很多搜索引擎都把被Dmoz收录作为评价一个网站重要性的依据之一。

  不过因为完全是自愿性质的工作,在经历了初始的高速发展以后,申请收录和申请成为编辑者的速度就变得很慢了,有的时候需要等待审核半年以上。

  看到有一些国外的提议是进行一定的商业化,给编辑者付费,不过至今没有执行。

  又因为搜索引擎技术的快速发展,这种人工目录开始变得更新缓慢、使用不便,逐渐不像从前那样重要了。

DMOZ分类目录参考数据


小结

  Dmoz没有像网易ODP那样被终止,但目前发展也并不如意。总结如下:

  • 组织机制优点:全职人员极少,靠自愿者编辑和管理,初期发展迅速,有良好的社区氛围;
  • 组织机制缺点:人数众多但热情不够,面对提交的网站申请反应慢、效率低,没有针对分类目录的衰退趋势采取有力措施;
  • 值得借鉴地方:坚持非营利机制,坚持开放性。

  我没有参与过DMOZ项目的编辑,了解还不够深入,如果有亲身参与、深有感触的朋友看到这里,欢迎探讨!

标签:DMOZODP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相关内容:
  1. 2007-12-07 15:33:40 部分网站编辑组织机制研究对比
  2. 2007-12-07 11:55:44 Wikia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  3. 2007-12-06 17:12:44 WikiHow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  4. 2007-12-06 15:06:19 互动维客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  5. 2007-12-06 12:45:51 百度百科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  6. 2007-12-05 13:42:11 网易分类目录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  7. 2007-12-05 11:00:58 新浪分类目录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  8. 2007-12-04 16:04:18 Mahalo.com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  9. 2007-12-04 14:45:56 中文维基百科编辑组织机制研究

关于“DMOZ分类目录编辑组织机制研究”的留言:

目前暂无留言

新增相关留言